因為檢測結果不一樣,一臺保時捷,兩家檢測機構,三方扯皮
最近一位鄭州的島彈遇到了一件頭疼的稀罕事來咨詢我:本來也是想著在我們這淘車的,但是他著急用車,他自己經(jīng)過對比很快從一個二手車商家手里買了一輛二手車的14年上牌的保時捷Boxster敞篷跑車。買的時候還有第三方檢測報告,保障此車為“三無”車,即無重大事故無泡水無火燒。他就放心的買了,反正自己也不會看。
買回去沒幾天,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玩的時候,他的朋友問他需不需要找個朋友幫他檢測檢測這個車,他的朋友在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上班。鬧著玩似的,他朋友帶著他就去了。這一檢測,還真出了問題。檢測結果:泡水車。
島彈說他一下子慌了神了,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了,就來問問我。像這種情況,肯定是要盡快去找賣家協(xié)商確認了,時間越長也不利于自己。
島彈直接就去找了賣家,拿著他朋友那邊的檢測說明。商家當時就不樂意了,商家說這車不是泡水車,我們也是經(jīng)過第三方檢測的,檢測報告你不是也看了嗎。協(xié)商不下,最后他們商量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再找一個第三方檢測,來驗證看誰的檢測結果是對的。
這次再找第三方檢測,最好找一個有司法資質(zhì)的。最后聽說找了一家當?shù)馗咴何袡z測機動車的檢測機構來檢測的。當時我也去了,畢竟這種事不常見,我也算是學習學習了。再找的這個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竟然也是:不是泡水車,和賣家合作檢測的結果一致。
這下就有點扯皮了,這車島彈現(xiàn)在心里已經(jīng)有陰影了,說什么也不想要這臺車了。直接告訴賣家,如果不退車就起訴打官司。我當時也看了看這臺的情況,車內(nèi)地板確實有進水的現(xiàn)象,但是不像泡水。其實泡水和進水是有一定區(qū)別的。或者說每個檢測機構或商家對泡水車的定義不一樣,甚至說檢測師傅水平不一樣,檢測的結果也會有差別。但是不管是進水還是泡水,都應該給客戶說清楚,才不會給自己招來麻煩。
我當時看到的情況是車內(nèi)地板的地毯海綿確實有水寖過,因為有水寖過之后留下的水痕且后期沒有經(jīng)過處理,如果車子被水泡了,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車子會被及時人為處理的。線束和座椅滑軌沒有更換的現(xiàn)象,沒有明顯生銹的痕跡和泥沙。因為如果沒有更換的話,被水寖泡過的線束會有明顯的泥沙殘留,座椅滑軌等金屬件會有明顯的銹蝕和緊湊的浮銹。發(fā)動機、變速箱也沒有因為進水拆開大修過的現(xiàn)象。但是車內(nèi)左右地板地毯海綿確實是被水寖泡過,這個毋庸置疑,相信大家從照片上也能看出來被水寖過的痕跡。這個情況,我猜測分析可能是相對多的水灑到了車內(nèi)地板上造成的,不可能人為潑水進去吧,我想可能是下雨天敞篷忘記關了,等想起來去關的時候已經(jīng)淋了一會了。因為下雨天窗忘記關或天窗漏水導致的這種情況我確實檢測到不少。如果淋雨不嚴重并及時處理,是不影響車輛使用的,也不屬于泡水車范疇。但是如果雨比較大且處理不及時的情況也得另當別論了。
當然這臺車最后也沒有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。島彈已經(jīng)把賣家起訴了,賣家把責任推給了第三方檢測機構。一個多月過去了,還在三方拉鋸中,沒有一個結果,車也放在了賣家的賣場。我從中學到的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,雖然我們也只提供“三無”的保障。但是其他細節(jié)也要盡量給客戶介紹清楚,比如:公里數(shù)和實車是否有明顯的出入、鈑金補漆都有哪些地方、外觀內(nèi)飾的瑕疵都有哪些、磨損老化件都有哪些、需不需要保養(yǎng)等等。
能保障的保障,不能保障的地方也盡量使其透明化,降低客戶的決策成本,提高自己的信譽。